使用紫外线灯消毒老年人房间
紫外线消毒法是一种居室中普遍使用的消毒方法,具有使用方便、消毒效果明显、经济、实用等特点。居室内紫外线消毒常使用紫外线灯。
一、紫外线灯概述
紫外线属于波长为10~400纳米的电磁波,根据波长可分为长波紫外线(UVA)、中波紫外线(UVB)、短波紫外线(UVC)等。消毒使用的是短波紫外线,其波长范围为200~280 纳米,杀菌作用最强的紫外线波长为253.7 纳米。
1. 紫外线灯的工作原理
紫外线灯管是人工制造的低压汞石英灯管,通电后,汞气化放电产生波长为 253.7纳米的紫外线。紫外线可杀灭多种微生物,包括杆菌、病毒、真菌、细菌繁殖体、芽孢等。其主要杀菌机制为∶
(1)作用于微生物的 DNA,使菌体 DNA 失去转换能力而死亡。
(2)破坏菌体蛋白质中的氨基酸,使菌体蛋白光解变性。
(3)降低菌体内氧化酶的活性。
(4)使空气中的氧电离产生具有极强杀菌作用的臭氧。
由于紫外线辐照能量低,穿透力弱,因此主要适用于空气、物品表面和液体的消毒。
2. 紫外线灯的使用范围
紫外线灯适用于卧室消毒。它可以通过紫外线照射对被褥、枕巾、卧具以及室内空气进行消毒,特别是老年人的居室,杀菌效果极其显著。另外,同样可以对长期得不到日照的客厅、厨房、卫生间等进行定时消毒。
3.紫外线灯设备
家用紫外线灯包括吸顶紫外线灯、紫外线车(见图2-1-1)、台灯式紫外线灯(见图2-1-2)等。
二、紫外线灯的使用原则和紫外线灯 /车的使用方法
1. 紫外线灯的使用原则
(1)紫外线灯消毒范围及消毒时间
紫外线灯常用于室内空气消毒,一般要求每 10平方米房间安装 30瓦紫外线灯一支,照射距离不超过2米,消毒时间为 30~60 分钟。
(2)消毒条件
紫外线灯消毒的适宜温度为20~40 摄氏度,适宜湿度为40%~60%。
(3)消毒计时时间
紫外线灯的消毒时间须从灯亮5~7分钟后开始计时;关灯后,如需再开启,应同歇3~4分钟。
(4)加强防护
紫外线对人的眼睛和皮肤有刺激作用,直接照射 30秒就可引起眼炎或皮炎,照过程中产生的臭氧对人体亦不利,故紫外线灯不可作为照明设备使用。使用紫外线进行消毒时,老年人应离开房间。老年人不能移出房间者,紫外线灯应距离老年人至少2米,并将其身体遮盖住,特别是头部需要使用支架,支架外覆盖稍厚的棉布遮挡头面部。另外,老年人也不能接受垂直紫外线照射。照射完毕后应开窗通风,通风30分钟后,才可请老年人进入居室。
2. 紫外线灯/车的使用方法
(1)工作准备
1)护理员准备。洗手(或使用消毒剂)、戴口罩,向老年人讲解紫外线灯消毒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做好告知工作。
2)物品准备。备好屏风、固定的墙壁紫外线灯或移动的紫外线灯/车、紫外线灯/车使用登记本、大单或毛毡。
3)老年人准备。能活动的老年人需在护理员的陪伴下离开房间(搀扶或用轮椅推出),以避开紫外线,安置在一个安全、温暖的地方,并有人看护,防止其走失或摔倒。活动不便的,应给予屏风挡护,并以大单盖护身体及皮肤,头部要用支架,支架外覆盖稍厚的棉布遮挡头面部,嘱其闭上眼睛或用眼罩。
4)环境准备。室内整洁,肉眼不可见灰尘和污垢,关闭门窗,关闭日光灯。
(2)操作步骤
步骤1 携用物至床旁
将紫外线灯/车携至床旁,距床至少2米,远离老年人头部(注意紫外线灯要距离地面两米才能起到消毒作用,30 瓦的紫外线灯管可以消毒15平方米的房间),将房间内的杯子、餐盒盖好盖子。
步骤2 连接电源
检查紫外线灯/车,确保其处于备用状态,连接电源,再次确认老年人的保护情况。
步骤 3 打开开关消毒
将紫外线灯/车的开关打开,照射时间为30~60分钟,对房间进行消毒。紫外线灯/车打开的过程中,护理员要定时巡视病房情况,确保老年人的安全。
步骤 4 开窗通风
照射工作完成后,关闭紫外线灯/车的开关,断开电源。拉开窗帘,打开门窗。(卧床老年人∶拿去保护老年人所用的大单或毡子。能活动的老年人∶ 查看老年人情况,开窗通风 30 分钟后请室外老年人回房间。)
步骤5 整理用物
将紫外线灯/车移走,放回原处,用清洁的棉布擦拭。步骤6 记录登记
洗手,在紫外线灯/车使用登记本上登记并签字。
三、紫外线灯的强度测定方法
1.日常监测
紫外线灯的强度可通过使用时长记录来测定,包括灯管启用时间、每次照射时间、累计照射时间、使用人姓名、灯管擦灰时间、操作人签名等,若使用时间超过100小时,需更换灯管。
2. 照射强度监测
将紫外线强度计置于所测紫外线灯管的正中垂直1米处,开灯照射5分钟后判断结果∶普通30瓦新灯管辐照强度不低于90微瓦/平方厘米为合格,使用中的紫外线灯管辐照强度不低于70微瓦/平方厘米为合格。若不合格,则需更换新灯管。监测频率为每半年进行一次。
四、紫外线灯的维护方法
1. 保持灯管清洁
每周1~2次用无水乙醇棉球轻轻擦拭,以除去灰尘和污垢。
2. 定期检测灭菌效果
紫外线灯使用过程中由于其辐照强度逐渐降低,故应定时检测,以保证灯管辐照强度不低于70微瓦/平方厘米。检测后应记录监测时间、监测结果及监测人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