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安全员工作内容:
负责定期对矿山企业劳动者进行安全生产教育;
参与制定矿山作业场所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检查职工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制止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对危及工人生产的重大事故隐患,有权停止生产,并立即报告领导;
了解作业场所劳动安全条件变化,发现不安全因素,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消除;
在危及作业人员生命安全的紧急情况下,立即通知现场人员撤离危险区域;
参加事故的调查、分析、处理,提出防范措施,负责事故和违章违纪的统计上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23条规定: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金属冶炼、建筑施工、道路运输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由主管的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对其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培训,考核合格后发给安全管理资格证书。如建筑施工安全员要参加住建系统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举办的培训班取证;道路运输单位安全员要参加交通运输系统安监部门组织的培训取证;危险品、矿山及其他单位安全员取证由政府安监局负责。
二、金属非金属矿山(地下矿山)安全员管理人员报考条件:
1、年满18周岁,且不超过国家法定退休年龄;
2、经社区或者县级以上医疗机构体检健康合格,并无妨碍从事相应特种作业的器质性心脏病、癫痫病、美尼尔氏症、眩晕症、癔病、震颤麻痹症、精神病、痴呆症以及其他疾病和生理缺陷;
3、具有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
4、具备必要的安全技术知识与技能;
5、相应特种作业规定的其他条件。
三、金属非金属矿山(地下矿山)安全员管理人员报名资料:
1、本人复印件(正反两面)1份;
2、本人近期一寸白底照片1张;
3、初中或初中以上学历证书复印件1份;
如何预防非煤矿山火灾事故?
在当前的工业环境中,非煤矿山作为重要的资源开采领域,其安全生产问题尤为重要。火灾事故作为矿山安全的一大隐患,一旦发生,往往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如何预防非煤矿山火灾事故,成为了矿山安全管理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强化安全意识,提高防范能力
预防非煤矿山火灾事故的首要任务是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教育。矿山企业应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安全培训,让员工深刻认识到火灾事故的严重性和危害性,掌握火灾预防和应急处理的基本知识。同时,企业还应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安全职责,确保各项安全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二、加强设备维护,消除安全隐患
非煤矿山中的生产设备是火灾事故的重要诱因之一。因此,加强设备的日常维护和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是预防火灾事故的重要措施。企业应建立设备维护档案,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和保养,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对于老化、损坏或存在安全隐患的设备,应及时更换或修复,避免设备故障引发火灾事故。
三、严格火源管理,控制火源数量
火源是非煤矿山火灾事故的直接原因。因此,严格火源管理,控制火源数量,是预防火灾事故的关键措施。企业应建立火源管理制度,明确火源的种类、使用范围、使用条件和安全要求。对于易燃易爆物品,应严格限制其存放和使用条件,确保其在安全可控的范围内使用。同时,企业应加强对员工的火源使用监管,严禁在禁止吸烟区域吸烟,严禁私拉乱接电线等行为。
四、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在火灾事故发生时,及时有效的应急响应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响应能力,是预防火灾事故的重要保障。企业应制定详细的火灾应急预案,明确应急组织、应急职责、应急程序和应急资源等内容。同时,企业应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员工的应急响应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
五、加强技术防范,提升安全水平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技术防范在矿山火灾预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企业应积极引进先进的防火技术和设备,如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等,提高矿山火灾的预警和防控能力。同时,企业还应加强对新技术、新设备的研究和应用,不断提升矿山的整体安全水平。
六、加强监管力度,确保安全措施落实
政府监管部门在矿山火灾预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监管部门应加强对矿山企业的安全监管力度,督促企业落实各项安全措施和防火要求。对于存在安全隐患或违法违规行为的企业,应依法进行处罚和整改。同时,监管部门还应加强对矿山安全工作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全社会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七、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形成合力
矿山火灾预防需要各方共同参与和努力。因此,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形成合力,是预防火灾事故的有效途径。矿山企业应积极与周边社区、政府部门、消防部门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制定防火措施和应急预案。在火灾事故发生时,各方应迅速响应、协同作战,共同应对火灾事故的挑战。
总之,预防非煤矿山火灾事故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只有加强安全意识教育、严格火源管理、完善应急预案、加强技术防范、加强监管力度以及建立联防联控机制等多方面的措施共同作用,才能有效地预防矿山火灾事故的发生,保障矿山的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