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容器证书可分为:快开门式压力容器操作(R1)”;原“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R2)”、“氧舱维护保养(R3)以及压力容器安全管理人员(A3)。

报考条件:
1、报考人要身体健康,且符合工作场合要求。
2、报考人具备有高中以上(含高中)的文化程度,并且经过专业培训具有压力容器安全技术和管理知识。
3、报考人年龄20周岁以上,男60周岁、女55周岁以下。
4、具有相应的安全技术知识与技能。
压力容器分类:
压力容器按安装方式可分为3类:
1、快开门式压力容器:快开门式压力容器是指能够快速装卸设备中物料或物件的一种大尺寸开启结构的能承载一定压力的密闭设备。
2、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气瓶充装活动是指利用专用充装设备,将贮存在固定压力容器中或气体发生装置中的压缩气体、液化气体和溶解气体充装到各类气瓶内的过程。
3、氧舱维护保养作业:对贮气罐、油水分离器、空气过滤器、空气冷凝器等,定期进行排污处理,保证压缩空气系统和供氧系统所规定的压力值及贮气量等。
压力容器操作是特种作业,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中规定凡是从事特种设备作业的人员必须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方可从事相应的作业!
报名资料:
1、身份证复印件1张。(可拍身份证正反面照片我们自行打印)
2、申请表2份。(学校提供)
3、白底2寸照片4张
4、初中及初中以上的毕业证复印件2张。
5、县级以上医院常规体检表1份,不需要抽血、不需要化验,只需要体检身高、体重、视力、听力、色变即可。就和我们报考驾校时体检一样。(1年以内都有效)

压力容器常见故障及应对措施
压力容器作为特种设备,发生事故时,往往不仅是容器本身遭到破坏,而且还会危及周围设施和职工的生命,甚至会导致更严重的事故。因此,我们必须从各方面采取积极可靠的措施来保证其安全运行,防止事故的发生。
发生事故的直接原因一般有三种:
1.容器本身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来源于设计和制造过程的缺陷。
2.人的不安全行为:体现在压力容器的运行过程中人的主观操作。
3.管理缺陷:表现为压力容器的安全技术管理、安全运行管理、压力容器定期检验和安全等级评定等。
压力容器失效是指压力容器在规定的使用环境和寿命期限内,因结构尺寸、形状和材料性能发生变化,完全失去原设计功能或未能达到原设计要求,而不能正常使用的现象。常见的压力容器失效模式大致可以分为强度失效、刚度失效、失稳失效和泄漏失效四大类。
压力容器在压力等荷载的作用下,因材料屈服或断裂而引起的失效模式,称为强度失效。通常包括五种形势:韧性断裂、脆性断裂、疲劳断裂、腐蚀断裂、蠕变断裂。
韧性破裂是在容器承受的内压力超出安全限度后,先出现塑性变形,随着压力继续增大就会产生破裂。
特点:
(1)内压力过高,超过了容器最高工作压力,设计压力,达到了容器的爆破压力值。(2)容器发生破裂前,容器就有明显的变形,破裂处的器壁显著减薄。(3)发生韧性破裂的容器一般无碎片飞出,只裂开一个口。原因:
(4)液化气体储存严重超装,致使气相空间过小,温度升高时造成超压。预防措施:
压力容器在正常压力范围内,没有发生或未充分发生塑性变形时就破裂或爆炸的破坏称为脆性断裂。
(2)结构设计应尽量减少应力集中,采取措施消除残余应力。
由于容器在频繁的加压,卸压过程中,材料受到交变应力的作用,经长期使用后所导致容器破裂。(1)在于设计中尽量减少应力集中,采用合理的结构和制造的工艺;
4.腐蚀破裂
全面腐蚀:腐蚀作用均匀地发生在整个金属表面。
局部腐蚀:包括区域腐蚀,点腐蚀,晶间腐蚀,应力腐蚀及腐蚀疲劳等。
选用耐腐蚀材料,设法降低应力和应力集中,采用能降低介质腐蚀性的各种措施。
5.蠕变失效
压力容器母体材料长期处于高温下受到拉应力的作用,而缓慢产生地塑性变形,称为蠕变,材料蠕变而使容器发生的破裂称为蠕变破裂。【容器发生蠕变破裂很少见。】在压力作用下,容器突然失去其原有的规则几何形状而引起的失效。压力容器失稳失效的重要特征是弹性挠度和荷载不成比例,且临界压力与材料的强度无关,而主要取决于容器的尺寸和材料的弹性性质。容器的各种接口密封面失效或器壁出现穿透性裂纹发生泄漏而引起的失效.泄漏介质可能引起燃烧,爆炸和中毒事故,并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压力容器泄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受压部件受到频繁的振动而产生裂纹,胀接管口松动,器壁局部腐蚀变薄穿孔,局部鼓包变形及密封面失效等,都会造成压力容器因泄漏而失效。
处理方法:
1.压力容器操作人员根据具体操作方案,操作相应阀门及排放装置,将压力降到允许范围内;2.立即通知工艺运行、设备管理部门查明原因,消除隐患;3.超压情况可能会影响相关设备安全使用,应立即继续降压、直至停车;
预防措施:
(1)遵守工艺纪律,严格按照压力容器系统的工艺规程进行操作;(3)加强工艺操作人员的培训,熟悉掌握工艺流程、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
处理方法:
1.压力容器操作人员根据具体操作方案,立即操作相应阀门,喷淋装置将温度降到允许范围内;2.立即通知工艺运行、设备管理部门查明原因,消除隐患;3.超温情况可能会影响相关设备安全使用,应立即继续降温、降压、直至停车;4.检查超温所涉及的受压元件、安全附件的外观、变形等安全状况;
预防措施:
(1)遵守工艺纪律,严格按照压力容器系统的工艺规程进行操作;(3)加强工艺操作人员的培训,熟悉掌握工艺流程、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
处理方法:
(1)压力容器操作人员立即观察设备压力、温度等运行参数是否正常;(4)检查异常响声所涉及的受压元件、安全附件的外观、变形等安全状况;(6)详细记录超温情况,受损部件的修理、更换情况。
预防措施:
(1)遵守工艺纪律,严格按照压力容器系统的工艺规程进行操作;(3)加强工艺操作人员的培训,熟悉掌握工艺流程、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
处理方法:
(1)压力容器操作人员根据具体应急预案,操作相应阀门,立即降压停车;(5)详细记录超压情况,受损部件的修理、更换情况。
处理方法:
(1)压力容器操作人员根据具体应急预案,确认振动源,并予以消除;
预防措施:
(2)加强巡检,检查管道系统支吊件完好程度等情况,及时发现问题,消除隐患。压力容器一般由筒体、封头、法兰、密封元件、开孔和接管、支座等六大部分构成容器本体。此外,还配有安全装置、表计及完成不同生产工艺作用的内件。压力容器由于密封、承压及介质等原因,容易发生爆炸、燃烧起火而危及人员、设备和财产的安全及污染环境的事故。因此,压力容器的日常维护就显得尤为重要。
(1)压力容器操作人员应经安全教育和考核合格,持证上岗。严格执行工艺操作规程和岗位操作规程,严禁超温、超压和超负荷运行。
(2)定期巡回检查,检查重点如下:
① 压力容器本体、接口(阀门、管路)部位、焊接接头等的裂纹、过热、变形、泄漏及损伤等;④ 压力容器与相邻管道或构件的异常振动、响声,相互摩擦;⑤ 支承或支座的损坏,基础下沉、倾斜和开裂,紧固螺栓的完好情况;⑦ 运行的稳定情况;是否有超温、超压和超负荷运行的现象;⑨ 安全状态等级为4级的压力容器监控措施和异常情况。
(3)压力容器发生下列异常现象之一时,操作人员应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并按规定向有关部门报告:
① 工作压力、介质温度或壁温以及介质组成中的某种腐蚀成分超过许用值,采取措施仍不能得到有效控制;② 主要受压元件发生裂缝、鼓包、变形、泄漏等危及安全的缺陷;
(4)压力容器内部有压力,一般不得进行修理或紧固。对于特殊生产过程,开(停)车、升(降)温过程中,需要带压紧固螺栓时,应制定有效的安全操作规程和防护措施,并经单位技术负责人批准,安全部门监督实施。
(5)做好停用和备用容器的维护检查,防止器内剩余介质引起反应或腐蚀,对长期停用的压力容器,应清洗并排净介质,用氮气等封存,启用时应按要求进行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