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作业是特种作业之一,从事电工相关规定工作必须持证上岗,电工作业操作证每3年需要复审一次。一人一证持证上岗,全国通用。
证书必须在应急管理部特种作业人员证书信息查询平台能查询到,才算是真实有效的。
考试形式:本人参考、单人单桌、分为理论科目和实操科目,满分均为100分,及格分均为80分。
报名资料:
1、身份证复印件1份
2、一寸白底照片2张
3、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毕业证复印件1份
4、个人健康承诺书1份(学校提供,本人签字)
特种作业操作证每3年复审一次,复审时间在证书正面下方有标注。
目前电工操作证是全国联网的,全国范围内都具有法律效力,同时也支持在异地复审证书。
证书在中国应急管理局平台:http://cx.mem.gov.cn/上面可以查询。
10kV开关柜20年老电工的维护笔记
10kV开关柜,看似铁皮包着一堆线,其实是整套系统中动作最频繁、风险最高、故障最多的设备之一。
有经验的老师傅,走一圈、看几眼、摸两下,就知道问题藏在哪。而你没经验时,很可能“灯亮信号全对,下一秒就跳闸”。
这篇文章,就带你看看——10kV开关柜,最容易出事的5大关键部位!
1. 母排连接点:发热+氧化+虚接三连杀
典型故障:
柜体顶部或横向母排搭接处因螺栓松动、导电膏缺失、接触面积不足,造成局部发热
温度过高将引发金属氧化、喷火甚至相间短路
技术标准:
温升不得超过 环境温度+65K(见 GB/T 11022-2020)
红外热像监测时,温度高于正常相邻点 20K以上应警惕
老电工建议:
每半年红外测温一次,重点排查母排搭接处、过渡排连接螺栓
紧固后应重新涂抹导电膏,压接面打磨去氧化层
实例插入:
某站开关柜母排螺栓松动,测温达 120℃,数日后发生相间短路,跳闸+熔断事故!
2. 电缆终端头:局放高发地,容易被忽视
典型故障:
冷缩电缆头收缩不均匀,包覆不严,形成空气腔体
半导电层未剥净,形成电场集中尖角 → 放电
应力锥未安装或工艺不到位,长期运行后击穿
老电工建议:
电缆头施工必须使用应力锥组件消除尖端效应
重点检查电缆头末端形状、接地线压接点、绝缘管收缩完整度
局放检测/超声检测建议作为年检项目
3. 合闸控制回路:看起来正常,实则“断在中间”
典型故障:
按下按钮后无动作,压板灯亮也不合闸
多数是**继电器(如K1)、辅助触点(如S1/S2)**未闭合,回路未连通
技术规范:
控制图中辅助触点标识建议使用S1/S2(代表52a/52b)
合闸失败多为控制闭锁点未满足
老电工建议:
熟练掌握控制图路径:合闸按钮 → 压板 → S1(辅助触点) → 中间继电器 → 合闸线圈
用万用表直测关键点电压,逐步判断断点位置
4. 防跳回路:容易忽略的小回路,后果却很严重
典型故障:
合闸后跳闸,合不了,或重复合闸失败
根本原因在于防跳继电器(TBJ)未正常复位或接线错误
原理说明:
防跳继电器通常通过“电流启动+电压保持”方式工作
合闸脉冲后,若不复位,将阻断下一次合闸命令
老电工建议:
检查防跳回路是否通过断路器S1触点反馈实现复位
TBJ动作应灵敏,无粘连,安装位置应便于巡检
定期检查TBJ回路的“得电-自保持-复位”完整性
5. 断路器动/静触头系统:推不到位=事故开关
典型故障:
手车未推到底位,导致主触头接触不良,运行中瞬间拉弧跳闸
主触头弹簧失效,造成接触压力不足,引发击穿
技术标准:
触头接触压力应≥厂家额定值的80%
如常见 VS1 断路器,要求接触力 ≥ 2000N
老电工建议:
每次检修必须测量接触压力+磨损距离
检修后务必完成一次完整分合操作+定位到试验/工作位置
老电工口诀总结:
“母排紧不紧?电缆头干不净?
防跳继电器,复位先要命!”
故障排查对照表
10kV开关柜,不出事还好,一旦出事就是系统级事故。
真正会干活的电工,不是看哪亮灯,而是知道:
哪根线在什么条件下该闭合
哪个点压板投了不代表动作到位
哪个控制点动了之后要怎么“顺查三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