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88489748
13888147524

云南登高培训丨登高架设施工现场安全防护

[日期:2022-01-10]   来源:云南技能培训网  作者:云南技能培训网   阅读:1615次

 登高架设施工现场安全防护


一、安全帽

安全帽是指对人头部受坠落物及其他特定因素引起的伤害起防护作用的个人防护用品。它是防冲击的主要用品,可以承受和分散落物的冲击力,并保护或减轻由于高处坠落头部先着地面的撞击伤害。安全帽的结构如图 2—-2所示。

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正确佩戴安全帽,高处作业中安全帽的保护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和突出。在佩戴安全帽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佩戴安全帽时,必须系紧帽带,以防止因安全帽坠落而失去防护作用。因为如果不系紧帽带,一旦重物坠落到头部,安全帽将脱离头部,产生严重后果;安全帽必须戴正,否则,一旦头部受到打击,就不能减轻对头部的伤害。


image.png


2)不同头型或冬季佩戴在防寒帽外边时,应随头型大小调节好帽箍,保留帽衬与帽壳之间缓冲作用的空间(塑料衬垂直间距为25~ 50 mm,棉织或化纤带垂直间距为30~50 mm;保证佩戴高度为80~ 90 mm

3)不准使用缺衬、缺带及破损的安全帽。安全帽在使用过程中会逐渐损坏,应经常进行检查,发生开裂、下凹、严重磨损等情况时不得使用。

4)安全帽不得坐压或盛其他物品,保持安全帽的完好及使用性能良好。

5)建筑施工现场必须使用符合国家标准《安全帽》(CB 2811— 2007)的安全帽。每顶安全帽应有永久性标识,包括标准(GB 2811—2007)编号、制造厂名、生产日期(年、月)、产品名称(由生产厂命名)、产品的特殊技术性能(如果有)。

6)对按规定已到期的安全帽,企业要进行抽查测试,合格后方可继续使用。以后每年抽检一次,抽检不合格则该批安全帽报废。


二、安全带

安全带是主要用于防止人体坠落的防护用品,它同安全帽一样是用于个人的防护用品,无论工地内独立悬空作业的有多少人员,只要有一人不按规定正确佩戴安全带,就存在着坠落的隐患。因此,建筑施工中的攀登作业、悬空作业,如搭设脚手架,吊装混凝土构件、钢构件及设备等,在没有可靠有效防护设施的情况下,操作人员必须系挂好安全带。架子工单背带式安全带如图2—3 所示。


image.png


1)高处作业必须使用安全带,尤其在搭设各种脚手架、吊装作业人员在高处移动和作业时,必须系挂好安全带。独立悬空作业人员除有安全网防护外,还应以安全带作为防护措施的补充。如图2—4 所示,安全带应做垂直悬挂,应高挂低用;当作水平位置悬挂使用时,要注意摆动、碰撞;不宜低挂高用;安全带严禁打结、续接,以免绳结受力后剪断;不得将挂钩直接挂在不牢固物和非金属绳上,防止绳被割断;避免明火和刺割。


image.png


2)架子工使用的安全带绳长限定为1.5~2.0m

3)使用3 m 以上长绳应加缓冲器。

4)缓冲器、自锁钩和速差式自控装置可以串联使用。

5)安全带上的各种部件不得任意拆掉,更换新绳时要注意加绳套。

6)安全带使用两年后,按照批量购入情况抽验一次。对抽验过的样带,必须更换安全绳后才能继续使用。

7)使用频繁的绳,要经常做外观检查,发现异常时,应立即更换新绳。带子的使用期限为3~5年,发现异常应提前报废。


三、安全网

在建筑施工现场,由于上部作业防护不严密、操作人员不按规程施工等都有可能造成人、物的坠落,发生安全事故。安全网就是用来防止人、物坠落,或用来避免、减轻坠落及物体打击伤害的网具。而且建筑工地使用密目式安全立网对在建工程进行全封闭,还可以有效防止和减少扬尘污染,美化建筑施工现场环境,进而美化城市环境。

1.安全网的分类

根据安装平面与水平面的位置及产品功能,目前国内广泛使用的安全网可以分为安全平网、安全立网和密目式安全立网三类,见表


image.png


2.安全网的架设

脚手架在距地面35 m处设置首层水平安全网,上面每隔 10 m(或小于10 m)搭设一道伸出脚手架作业层外立面3 m 宽的水平安全网,并随楼层砌高而逐道搭设,使用外脚手架施工时,沿脚手架的外侧面应全部设置立网。

安全网有多种架设方式,如支搭、吊挂、兜挂等,在架设安全网时,应根据其位置及作用选用不同的架设方式。

1)用杆件支搭水平安全网。脚手架高度 H≤24 m 时,首层网伸出脚手架作业层外立面34 m,如图2—5a 所示。当脚手架高度H> 24 m 时,首层网伸出脚手架作业层外立面5~6 m,如图2—5b所示。


image.png


使用杉篙、竹竿或钢管支搭安全网时,至少需要4人配合上、下层同时操作。图2—6 所示为施工现场应用最多的杆件支搭水平安全网。

支搭水平安全网的顺序和方法如下

1)当墙面有窗口时,先将安全网的外连墙杆(横放在窗口外)从上一层的窗口伸出去,并与内连墙杆(横放在窗口内)绑扎牢固。在下一层的窗口处用斜杆与安全网的纵向水平杆绑扎好,然后将斜杆从窗口内支出去撑在窗台上,再与外连墙杆绑扎牢固,最后将内、外连墙杆绑扎牢固,如图2—6a 所示。也可以在地面上将安全网与纵向水平杆和斜杆系好、绑扎好,然后用绳子吊上去再与外连墙杆绑扎后斜向伸出去。


image.png


2)要求支出去的安全网外口距离墙面不得小于2 m,支设安全网的斜杆之间间距不得大于 4 m

3)在无窗口的山墙上,应事先在砌墙时预留洞或设预埋件,以便支承斜杆。可以在外墙角另立一根立杆,再与斜杆绑扎牢固来架设安全网,如图 2—6b 所示。还可以用短钢管穿墙与斜杆用回转扣件连接,来支设斜杆和搭设安全网。如在脚手架上设置水平安全网,则应在设置水平安全网支架的框架层上、下节点各设置一个连墙件,水平方向每隔两跨设置一个连墙件,如图2—7 所示。


image.png


2)用钢吊杆架设安全网。用一套工具式的钢吊杆来架设安全网较为轻巧、方便,如图2—8 所示。


image.png


1)吊杆。将长1.56 m 的 φ12 mm 钢筋上端弯一个直挂钩,以便挂在埋入墙体中的销片上。在直挂钩的一侧焊有一平挂钩,用于挂设安全网,在下端焊有装斜杆的活动铰座、靠墙板和挂尼龙绳的环,靠墙板的作用是当网内落入重物时保持吊杆不产生旋转。吊杆沿建筑物外墙面设置,其间距应与房间开间相当,一般以34 m 为宜。

2)斜杆。用长2.8m 的两根L 25mm×4 mm 角钢焊成方形截面,在其顶端焊 φ12 mm 的钢筋钩,用于张挂安全网。

3)将斜杆的底端角钢一边割掉,使其成为相对的两块夹板,并将其打扁,以便于用螺栓与吊杆的铰座连接。

4)在斜杆的中部焊上挂尼龙绳的环,尼龙绳用卡钩挂在斜杆和吊杆的环上,用尼龙绳的长度来调节斜杆的倾斜度。

这种安全网的架设工具制作简单,运输、保管、装设都很方便。

3)用抱角式悬挑支架支搭安全网。在大板结构施工中,山墙阳角处可采用抱角式悬挑支架搭设安全网,该设备由抱角支架、抱角支架固定器、侧墙支承器等部分组成。

1)抱角支架。在建筑物的每个转角处安装一台抱角支架,用来支撑安全网,如图2—9 所示。


image.png


2)抱角支架固定器。每个抱角支架需要两个固定器分别卡在转角处两外墙窗口的墙上,再用两根钢丝绳分别拉住抱角支架支柱的上、下两端,使抱角支架悬挂在建筑物的墙角处,如图2—10 所示。


image.png


3)侧墙支承器。为了防止因安全网过长而发生下垂现象,利用外窗口固定侧墙支承器,以便将安全网撑起来,如图2—11所示。


image.png


4)屋面防护卡具。在屋面施工时,可用屋面防护卡具卡在檐口板前缘,其间距为 1.5 m,安全网就挂在卡具的立杆上,如图2—12 所示。


image.png


4)立网的设置。高层建筑使用外脚手架施工时,沿脚手架的外侧面应全部设置与地面垂直的立网。立网应与脚手架的立杆、纵向水平杆、横向水平杆绑扎牢固,与架体外立面的最大间隙不得超过 100 mm。在操作层上,网的下口与建筑物挂搭封严,形成兜网,或在操作层脚手板下另设一道固定的安全网。


四、临边防护

临边作业是指施工现场中在工作面边沿无围护或围护设施高度低于80 cm 时的高处作业,常用的临边防护设施主要有栏杆和安全网。

1. 防护栏杆的防护部位

1)脚手架作业层、斜道两侧及平台外围均应设置防护栏杆及挡脚板。

2)处于临边作业的基坑或基槽周边、尚未安装栏杆或栏板的阳台、料台与挑平台周边、雨篷与挑檐边、外侧无脚手架的屋面与楼层周边、屋面水箱或水塔周边等处应设置防护栏杆,并采用立网封闭。

3)分层施工的楼梯口和梯段边应安装临时防护栏杆,外设楼梯口和梯段边还应采用立网封闭;顶层楼梯口应随工程结构进度安装临时或正式防护栏杆。

4)施工升降机、物料提升机及脚手架等与建筑物之间接料平台通道的两侧边应当设置防护栏杆、挡脚板,并用密目式安全立网封闭。

5)施工升降机、物料提升机等接料平台口应设置高度不低于 1.8 m 的安全门或活动防护栏杆,活动门应当向内开启,严禁向外开启。

2.防护栏杆杆件规格及连接

1)采用毛竹作为防护栏杆杆件时,横杆的最小有效直径应不小于70 mm,栏杆柱的最小有效直径应不小于80 mm,用不小于16号的镀锌钢丝进行绑扎连接,有效承载圈数不少于圈。

2)采用原木作为防护栏杆杆件时,上杆的最小有效直径应不小于70 mm,下杆的最小有效直径应不小于60 mm,栏杆柱的最小有效直径应不小于75 mm,用相应长度的钢钉或不小于12 号的镀锌钢丝进行搭接连接,用镀锌钢丝时不少于 圈。

3)采用钢筋作为防护栏杆杆件时,上杆直径应不小于16 mm,下杆直径应不小于14 mm,栏杆柱直径应不小于18mm,可用焊接方式进行连接。

4)采用脚手架钢管作为防护栏杆杆件时,横杆及栏杆柱可采用φ48 mm×3.5mm φ51 mm×3.0mm的管材,以扣件、焊接、定型套等方式进行固定连接。

5)采用其他钢材作为防护栏杆杆件时,应选用强度相当的规格,以螺栓、销轴或焊接等方式进行固定连接。

3. 防护栏杆的构造

图2-13所示为脚手架施工层防护栏杆的构造。


image.png


1)防护栏杆应由上、下两道横杆及栏杆柱组成,上杆离地高度为1.01.2 m,下杆离地高度为0.50.6m;当需要加设中横杆时,中杆离地高度为0.7m,下杆离地高度为0.2 m。除经设计计算外,横杆长度大于2 m 时,必须加设栏杆柱。对于坡度大于1∶2.2 的斜面(屋面),防护栏杆的高度应为1.5 m,并加挂安全立网。

2)当采用密目式安全立网进行全封闭时,需加设密目网的支承固定杆件,支承固定杆件应由上、下两道横杆及栏杆柱组成,上杆离地高度为1.8 m,下杆离地高度不大于10 mm,密目网不得绑扎在防护栏杆上。

3)工具式防护栏的上杆离地高度不小于1.2 m,下杆离地高度不大于10 mm,栏面栅栏间距不大于15 mm,如采用孔眼栏面,其孔眼应不大于 25 mm

4)当在基坑四周固定时,栏杆柱应采用预埋或打入地面方式,深度为 500700 mm;栏杆柱离基坑边口的距离应不小于500 mm。当基坑周边采用板桩时,钢管可打在板桩外侧。

5)当在混凝土楼面、地面、屋面或墙面固定时,栏杆柱可用预埋件与钢管或钢筋焊接牢固。采用竹、木栏杆时,可在预埋件上焊接 300 mm 长的L50 mm×5 mm 角钢,其上下各钻一孔,然后用10 mm螺栓与竹、木杆件连接牢固。

6)当在砖或者砌块等砌体上固定时,栏杆柱预先砌入规格相适应的-80 mm ×6 mm 弯转扁钢作预埋件的混凝土块,然后用上述方法固定。

7)进行栏杆柱的固定及其与横杆的连接时,其整体构造应使防护栏杆在上杆任意位置都能经受任何方向的1 000 N外力。

8)防护栏杆必须用安全立网封闭,或在栏杆下边设置严密固定的高度不低于180 mm 的挡脚板或400 mm 的挡脚笆。挡脚板与挡脚笆上如有孔眼,其孔眼应不大于25 mm。板或笆下边距离底面的空隙应不大于10 mm

9)接料平台两侧的栏杆应采用密目式安全立网或一般安全立网封闭,或满扎竹笆。

10)在脚手架作业层,防护栏杆和挡脚板均应搭设在外立杆的内侧。

11)当临边的外侧面临街道时,除防护栏杆外,敞口立面必须采取满挂安全网或其他可靠措施进行全封闭处理。


五、洞口防护

洞口作业是指施工现场中在使人有踏入、坠入或物料有坠落可能的楼、地面和墙面的开口处的高处作业,包括水平洞口和竖向洞口等。进行洞口等高处作业时,应采取设置防护栏杆、加盖件、张挂安全网与装栅门等措施进行防护。

1)楼板、屋面和平台等平面上,短边尺寸小于250 mm、大于 25 mm 的洞口,应用坚实的盖板进行遮盖,盖板应有固定其位置的措施。

2)楼板面等处边长为250500 mm 的洞口、安装预制构件时的洞口以及缺件临时形成的洞口,可用竹、木等材料作为盖板,盖住洞口。盖板须能保持四周搁置均衡,并有固定其位置的措施。

3)电梯井口必须设置工具化、定型化的防护栏杆或固定栅门,防护门高度应不小于1.8m,门离地高度不大于50mm

4)边长为500~1500 mm 的洞口应设置以钢管及扣件组合而成的钢管网格,网格间距不得大于250 mm,也可采用贯穿于混凝土板内的钢筋构成防护网,网格间距不得大于200 mm,并在其上满铺竹笆或脚手板,如图2—14 所示。


image.png


5)边长在1500 mm 以上的洞口,四周必须设防护栏杆并用密目网封挡,洞口应用平网或竹笆,脚手板封闭,如图2—15 所示。


image.png


6)垃圾井道、烟道、管道井等,在砌筑或安装前应参照预留洞口进行防护。

7)边长不大于500 mm 的洞口所加的盖板,应能承受1 kN/m2的荷载,位于车辆行驶道旁的洞口、深沟与管道坑、槽,所加的盖板应能承受不小于卡车后轮有效承载力两倍的荷载。

8)墙面等处的竖向洞口,凡落地的洞口应加装开关式、工具式或固定式的防护门,门扇网格的横向间距应不大于150 mm,也可采用防护栏杆,下设挡脚板(笆)。

9)下边沿至楼板或底面低于 800 mm 的窗台等竖向洞口,如侧边落差大于2 m 时,应加设1.2 m 高的临时护栏。

10)板与墙的洞口必须设置牢固的盖板、防护栏杆、安全网或其他防坠落的防护设施。

11)各种桩孔上口,杯形、条形基础(深度超过2 m)的上口,未填土的坑、槽,以及人孔、天窗、地板门等处,均应按洞口防护设置稳固的盖件或防护栏杆。

12)施工现场通道附近的各类洞口与坑、槽等处,除设置防护设施与安全标志外,夜间均应设置警示灯。


六、避雷与防电

1. 一般规定

1)在高、低压线路下方均不得搭设脚手架。脚手架的外侧边缘与外电架空线路的边线之间必须保持安全操作距离,最小安全操作距离应不小于表2—4 所列数值。当条件限制达不到表2—4 中规定的最小距离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增设屏障、防护架并悬挂醒目警告标志牌,如果上述防护措施也无法实现,则必须与有关部门协商采取迁移外电线路,甚至改变工程位置的措施。


image.png


2)脚手架若在相邻建筑物、构筑物防雷保护范围之外,则应安装防雷装置,防雷装置的冲击接地电阻值不得大于30 Ω

3)避雷针可用直径为 2532 mm、壁厚不小于3 mm 的镀锌钢管或直径不小于12 mm 的镀锌钢筋制作,设在房屋四角脚手架的立杆上,高度不小于1m,并将所有最上层的大横杆全部接通,形成避雷网络。

4)接地板可利用在施工过程中的垂直接地板,也可用直径不小20 mm的圆钢。水平接地板可用厚度不小于4 mm、宽 2540 mm的角钢制作。接地板可按脚手架的长度不超过 50 m 设置一个,接地板埋入地下最高点的深度应不浅于500 mm。埋设接地板时,应将新填土夯实。接地板不得设置在蒸汽管道或烟囱风道附近经常受热的土层内;位于地下水以上的砖石、焦渣或沙子内,均不得埋设接地板。

5)接地线可采用直径不小于8 mm 的圆钢或厚度不小于4 mm 的扁钢。接地线的连接应保证接触可靠。在脚手架的下部连接时,应用两道螺栓卡箍,并加设弹簧垫圈,以防松动,保证接触面积不小于10 cm2。连接时将接触表面的涂料及氧化层清除,使其露出金属光泽,并涂以中性凡士林。接地线与接地板的连接应采用焊接,焊缝长度应大于接地线直径的倍或扁钢宽度的倍。

6)接地装置安装完成后,要用电阻表测定电阻是否符合要求。接地板的位置应选择人们不易走到的地方,以避免和减少跨步电压的危害,防止接地线遭机械损伤。同时,应注意与其他金属物或电缆之间保持一定距离 (一般不小于3 m),以免发生击穿危害。在有强烈腐蚀性的土中, 应使用镀铜或镀锌的接地板。

7)在施工期间遇有雷雨时,钢脚手架上的操作人员应立即离开。

2. 脚手架的避雷

对于高层施工用的或在旷野、山坡上施工用的负荷脚手架(包括羽龙门架、钢井架、钢提升架等),在雷雨季节或雷击区域中应做好避雷防治措施。

对需做避雷装置的脚手架,主要是正确选用、制作接闪器(避雷针)和接地装置。接闪器一般选用φ2532 mm、壁厚不小于3 mm 的镀锌钢管或直径不小于 14 mm 的镀锌钢筋制成,按安全技术的要求,其长度至少应为1~2 m。制作好的接闪器安装在建筑物各角的脚手架立杆上,并将最上层的所有横杆全部连通形成避雷网络。如果是在龙门架等垂直运输设备架上安装接闪器,则需将一侧的中间立杆接高超出顶端2 m 以上再安装,同时要将卷扬机外壳接地处理。若在最高架上安装了接闪器且最后退场,可按 60°计算其保护范围,在其保护范围内的其他脚手架和设备可不设避雷装置。

接地装置包括接地极、接地线和其他连接件。接地装置在安设之前应根据土壤的湿度和导电性及接地电阻限值进行设计;接地位置应设在通常人不能去的地方,以避免跨步电压的危害和接地线受到机械的损伤。接地极应尽可能采用钢材,垂直接地极宜采用角钢、圆钢或钢管,但不宜采用螺纹钢材。采用角钢时,应不小于L 50 mm×5 mm,圆钢直径不小于20 mm,钢管为φ2550 mm,壁厚不小于2.5mm。垂直接地极长度为1.5~2.5m。水平接地极长度不小于3 m,可采用 25 mm ×4 mm40 mm ×4 mm 的扁钢或φ8mm 以上的圆钢制作。

一般每设置一个接地极,脚手架的连续长度应不超出 50 m,但如果离接地极最远处的脚手架上的电阻达到或大于10 ΩQ,应当缩小接地极间距。接地电阻一般不超过20 Q,在土壤电阻率大于1000 Ω·m的地区,可提高到 30 Q;如超出这一限值,垂直接地极应增加个数,间距不小于3m,水平接地极应增加长度。接地极埋入地下最高点的埋深应不低于0.5m,并不能在干燥的土层中进行设置。埋设好接地极后,应将新填土夯实。

也线在保障可靠的前提下,应尽可能选用φ8 mm 的圆钢或4 mm厚以上的扁钢,但不得采用铝导体或地下接地线。接地线与接地极的连接应当保证接触可靠,最好采用焊接。焊接的长度至少为接地线直径的 倍以上或扁钢宽度的2倍以上。

3.脚手架的防电

脚手架外侧外边缘与外电架空线路的边线之间必须保持的最小安全操作距离参见表2—5


image.png


如果脚手架必须穿过380 V以内的电力线路而距离又在2 m 以内时,在搭设和使用期间应当切断或拆除电源,如果不能拆除,则必须采取可靠的绝缘措施。进行绝缘包扎应由专业电工操作,并用瓷瓶固定和设置隔离层。如果电力线路垂直穿过或靠近脚手架,应将靠近线路至少2 m 内的脚手架水平连接,线路下方的脚手架垂直连接进行接地。如果线路和脚手架平行靠近时,应将靠近线路的脚手架水平连接,并在靠墙一侧每相距25m 设置一个接地极,入土深度为2~2.5m

在脚手架上施工时,操作者应穿绝缘靴,戴绝缘手套。通过脚手架的电力线路要严格检查并采取保护措施。在架上使用的电焊机、振动器等,要放在干燥的木板上,外壳要采取保护性接地或者接零措施。夜间施工等操作的照明线通过脚手架时,应尽可能使用低于120 Ⅴ的低压电源。




  • 波浪
  • 波浪
  • 波浪
  • 波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