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应急管理舆情内参》推出【两会特刊(上)】,用大数据盘点2022年全国两会(3月4日至3月8日),梳理备受舆论场关注的代表委员提案议案中的应急管理关键词。
应急管理体系
全国政协委员、正威集团董事局主席王文银:在气候变化和低碳革命背景下,大力加强应急管理的科技支撑能力,构建面向未来的应急管理体系任务紧迫。建议完善应急管理体系顶层设计,制定应急科技发展的顶层设计蓝图。强化应急管理战略科技力量。加强科技资源投入,推进应急创新体系优化组合,构建满足未来需求的应急管理科技支撑体系。 如面向城镇化、数字化、绿色化进程中的应急科技需求设立一批科研项目,支持面向智慧安全绿色应急的实验室,使其成为跨学科融合的基础条件平台、应急管理学科科研创新平台、国家治理决策实验仿真平台、一流人才培养实训演练平台。 应急工程建设 全国人大代表、武汉建筑业协会会长陈华元:建议从完善应急工程建设标准体系、加强应急工程建设资源储备、完善应急工程建设管理协调机制三个方面,加强我国应急工程建设体系建设。 应急物资储备 全国人大代表、苏宁集团董事长张近东:基于近两年的疫情防控经验,对如何更好做好应急物资储备管理进行了深入调研,建议进一步创新协议储备机制,重视发挥具有自有物流仓储基础设施、具有采销存一体化能力的大型商贸流通企业的作用,构建更加适应市场形势和信息化发展特征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 应急人才培养 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委员、民盟重庆市委副主委刘文贤:①人才选拔方面,建议基于下一代互联网—元宇宙的计算平台VR,引入VR(虚拟现实)大数据评估技术,构建全素质应急人才评价模型和系统,建立各类应急人才画像。 ②人才培养方面,建设VR应急人才评价实训实验室。开发VR系统,培养应急人才现场处置和科学反应能力。加快构建“测培研训”一体化实验室,以应急人才培养带动灾难救援等公共危机管理的关键技术研究。 ③人才大数据方面,对应急人才数据开展科学研究,将VR评估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存储,构建应急人才素质数据库。 全国政协委员、正威集团董事局主席王文银:大力培养复合型高层次应急管理人才。建议支持产教融合、科教融合型的高水平应急管理学院建设,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时代应急管理理论体系,构建数字时代应急管理科学的概念和理论体系,推进应急管理科学的研究范式和研究方法创新,形成中国特色、国际引领的应急管理学科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 全国人大代表、成都市政协副主席、四川大学校长助理徐玖平:应加快应急素养教育立法,将全民应急素养教育纳入法律体系,将应急素养教育经费纳入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从而确保学校、社区和公共文化机构应急素养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构建起以学校和社区为基础、公共文化机构为媒介、多主体联动的全民应急素养教育体系。 消防执法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书记、副厅长费少云:适时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进一步厘清各部门的消防执法权责边界;区分房屋建筑、铁路、交通、水利等不同类型的建设工程,处理好消防法与相关行政法规之间的协调性;明确消防审验技术服务机构的从业范围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的管理职权,落实改革要求;补充规定非生产性火灾事故调查机制,明确参加火灾事故调查处理的部门。 应急救援力量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邵阳公路桥梁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工会主席、总经理助理刘小平:国家应全面深化消防体制改革,扩大消防救援队伍人员编制,优化力量布局和队伍编成,特别是人员编制数量应根据当地消防安全形势适当倾斜。 加强山岳救援、隧道救援、水域救援等专业救援队伍建设,全面建强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加大对偏远山区和广大农村消防工作经费投入,推动消防事业与经济社会同步规划、协调发展,补齐历史欠账,科学规划消防站点布置,推进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现代化调度指挥、战勤、物资储备和通信保障机制,以适应“全灾种、大应急”综合救援需要,切实发挥应急救援主力军和国家队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