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88489748
13888147524

2022年全国两会应急管理关注点:防灾减灾“中国方案”

[日期:2022-03-12]   来源:云南技能培训网  作者:云南技能培训网   阅读:1114次
全球防灾减灾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崔鹏:聚焦全球防灾减灾重点区域、重点国家和核心攻坚区,牵头创建新型国际减灾合作机制,推动建立和完善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框架下的政府间、国际组织、不同利益相关者协同一体的国际减灾组织框架和平台体系。牵头组建国际减灾研究机构和国际防灾减灾学会,推动国际减灾科技组织体系建设,构建全球减灾科技合作与交流平台。
九三学社中央:打造引领协同创新的自然灾害风险防控国际组织。加强全球自然灾害风险评价与监测预警,为全球灾害风控提供中国方案。针对重特大自然灾害风险防控的全球普遍性需求,以中国为主导在仙台减灾框架和联合国框架内建设国际科技合作的全球性和区域性组织。
尤其重视“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的防灾需求,在应急管理部设立专门协调部门、建设国际联合实验室、设立专项合作资金以及防灾科技人才培养等针对性机制,打造形成引领全球重特大自然灾害风险防控科技创新的新高地。

灾害预警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气象服务首席朱定真:建立健全以重大气象灾害预警为先导的部门应急联动机制和社会响应机制。以重大气象灾害预警为先导,此类信号发布与关、停、限、避、调等措施启动绑定。由政府和专业业务部门确定后的重大气象灾害预警信号一旦发布,不需要等待相关政府部门二次确认、临时动员,全社会都能明确各自应对措施。


应急通信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交通大学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首席教授钟章队:政府工作人员在灾害应对中,大多通过微信传递预报预警等信息,这种方式存在重要信息易被淹没、传递效率降低等问题。

建议为政府工作人员建立专用的应急网络通信平台,并将平台搭载到现有的手机APP上。平台应根据城市、地域等不同特点,提供定制化信息处理服务。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建立城市安全风险监测系统。很多重大灾害发生时,灾中地区形成“信息孤岛”,产生“信息梗阻”。既要提升现有紧急电话在极端复杂情况下正常工作的能力,又要在全国各行业领域、重点区域场所建立应急专线,并配备临时通信装备。
全国政协委员、广州佳都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伟:在推进新基建的过程中,强化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在自然灾害等极端情况下的安全保障能力,提前规划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核心部件的应急保障和容灾备份工作。
①完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容灾机制的顶层设计。②探讨关键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备份构建模式。③提前规划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应急预案,提前打造应急基础设施,保障核心和基础的信息服务的可用性。④参照人民防空,针对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的容灾应急的有关工作,明确政府部门职责和牵头部门,建立专门的体制机制、组织架构、制度规范,制定相应的日常举措和应急方案。


  • 波浪
  • 波浪
  • 波浪
  • 波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