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煤矿山监测监控系统设置的规定,是确保矿山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之一。在我国,随着矿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安全生产要求的日益提高,非煤矿山监测监控系统的建设与应用已成为矿山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非煤矿山监测监控系统的设置应遵循全面覆盖、实时监测、数据准确、预警及时的原则。这意味着系统应覆盖矿山生产作业的所有关键区域,包括采掘工作面、主要巷道、通风机房等,实现全方位、无死角的监控。同时,系统应能够实时采集和传输现场数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以便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
其次,非煤矿山监测监控系统的具体设置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传感器设置。在采掘工作面、主要巷道等关键区域,应设置一氧化碳、风速、温度等传感器,实时监测有害气体浓度、风速、温度等参数的变化。一氧化碳传感器的设置应考虑到巷道的通风方式和距离,确保能够准确反映工作面的有害气体浓度。风速传感器的设置应能够实时监测巷道内的风速变化,为通风管理提供依据。
二是视频监控系统设置。在重要作业区域和关键设备处,应安装高清摄像头,实现视频监控全覆盖。通过视频监控系统,可以实时观察作业人员的操作情况、设备的运行状态以及现场的安全状况,为安全管理提供直观、有效的手段。
三是数据传输与存储系统。监测监控系统应具备稳定可靠的数据传输功能,能够将实时数据及时传输到监控中心或相关管理部门。同时,系统还应具备足够的数据存储能力,以便对历史数据进行查询和分析,为安全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此外,非煤矿山监测监控系统的设置还应考虑与其他安全系统的联动。例如,当监测到有害气体浓度超标或风速异常等异常情况时,系统应能够自动触发报警装置,及时通知相关人员进行处理。同时,系统还应具备与应急救援系统的联动功能,以便在发生紧急情况时能够迅速启动救援程序,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最后,非煤矿山监测监控系统的设置和管理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矿山企业应建立健全的监测监控管理制度,明确各级人员的职责和权限,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有效维护。同时,还应定期对系统进行检查和测试,确保其性能稳定、数据准确、预警及时。
总之,非煤矿山监测监控系统的设置是保障矿山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科学合理的设置和管理,可以实现对矿山生产作业全过程的实时监测和预警,为安全管理提供有力支持,促进矿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